大昭寺广场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区中心,是大昭寺宗教、文化、社会活动的重要场所,也是西藏文化的象征之一。地处大昭寺南侧,占地面积3440平方米,可容纳近10万人,是西藏规模较大的广场之一。广场周围有各种各样的店铺、兜售特色商品的小摊以及不少美食店,白天热闹非凡,不时飘来浓郁的甜茶香味。
大昭寺广场不仅是商业和社交活动的中心,还是藏传佛教信徒心中的圣地。四周设有固定座椅、长椅、彩旗等设施,供游客休息、观赏。从大昭寺金顶可以俯瞰大昭寺广场,广场右边远处山上是布达拉宫,近处的柳树是相传为文成公主所栽的“公主柳”。
大昭寺广场的形成与大昭寺的建造和发展紧密相关。大昭寺建于7世纪吐蕃王朝时期,由藏王松赞干布为纪念尺尊公主入藏而修建,后经元、明、清历朝屡加修改扩建,广场也随之成为重要的活动场所。广场入口处前面有三根石柱,称唐蕃会盟碑,其中一根石柱上用汉藏两种文字刻着公元823年签订的“唐蕃会盟书”,是汉藏两族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。
大昭寺广场是宗教活动场所,大昭寺广场是感受当地藏民转经的最佳地点,每天都有很多信徒在大昭寺门前磕长头叩拜,信徒们手拿转经筒,围着大昭寺顺时针转经。同时,大昭寺是藏传佛教中“格西”(藏传佛教中的高级学位,相当于博士)的产生地,广场也间接与宗教教育活动相关。
文化象征意义:大昭寺广场是西藏文化的象征之一,是大昭寺宗教、文化、社会活动的重要场所,承载着藏传佛教的文化内涵和藏族人民的信仰。广场上的各种文化元素,如转经的信徒、唐蕃会盟碑等,都体现了西藏独特的历史和文化。
旅游与社会活动场所:广场周围有各种各样的店铺、小摊和美食店,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、购物和品尝美食。同时,广场规模宏大,可容纳大量人群,也可举办各类社会活动。此外,大昭寺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广场也成为游客了解西藏历史文化和宗教艺术的重要窗口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