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您是第15个浏览者
      











镇远古城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,舞阳河以S形穿城而过,将古城分为北岸的旧府城和南岸的旧卫城,形成独特的太极图景象。其历史可追溯至秦昭王三十年(公元前227年)设县,至今已有近2300年历史,元代、清代为道、府所在地达700多年,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。古城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地带,属中亚热带季风温润气候,年平均气温16.4℃,气候温和,四季分明。
镇远古城01.JPG


镇远古城02.JPG


镇远古城03.JPG


镇远古城04.JPG
镇远自古为西南要冲,素有“滇楚锁钥”“湘黔咽喉”之称,是大西南丝路要道上的重要节点。明清时期设有十多个码头,云南、四川的马帮货物需在此报关后转运至湖南、江浙及沿海地区,商贸地位显赫。同时,这里也是中国近代重工业发祥地之一,清光绪十一年(1885年)启建的青溪铁厂是洋务运动产物,其“天字一号”钢锭现存于镇远博物馆。

镇远古城05.JPG


镇远古城06.JPG


镇远古城07.JPG


镇远古城08.JPG
镇远古城历史上是“五溪蛮”与“百越人”聚居结合部,多元文化在此碰撞交融。作为1956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成立地,其文化底蕴涵盖军事文化、商业文化、民族文化等多重维度,留存有八大会馆、九庙、十二码头等近200处名胜古迹,被誉为“人类疲惫心灵的最后家园”。

镇远古城09.JPG


镇远古城10.JPG


镇远古城11.JPG


镇远古城12.JPG
镇远古城人文景观:青龙洞古建筑群: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一年(1388年),集佛、道、儒、会馆建筑于一体,中原风格与苗侗吊脚楼干栏式建筑巧妙结合,被誉为“南方悬空寺”,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200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贴崖古建筑群。

镇远古城13.JPG


镇远古城14.JPG


镇远古城15.JPG
镇远古城古民居与巷道:以“六排十巷”为代表,明清建筑特色显著,最独特的“歪门斜道”设计,将门斜对街道以遵从风水理念,体现“以南为尊”“财不露白”的民俗智慧。古城的石屏山海拔668.1米,与舞阳河相对高差204米,山上保留明代府城垣及四官殿,为古城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遗存。

镇远古城16.JPG


镇远古城17.JPG


镇远古城18.JPG
镇远山水与古城浑然一体,城外九山环峙、石屏壁立,城内舞阳河穿流而过,楼阁庙宇依山傍水,形成“山水城”三维立体景观。动静结合的游览体验——既可泛舟舞阳河赏高峡平湖,亦可漫步古巷寻幽,或夜乘画舫观“桨声灯影”,尽显“东方威尼斯”与“传统文化迷宫”的双重魅力。

镇远古城19.JPG


镇远古城20.JPG


镇远古城21.JPG
漫步在镇远古镇,游客既能在青石板路上触摸明清商埠的繁华记忆,在舞阳河畔感受“两山夹溪溪水恶”的雄奇险峻(林则徐诗),也能在夜色中体会“诗意画卷文脉悠长”的当代活力。这种历史与现代的交织,正是镇远作为“活着的古城”的独特魅力。

镇远古城22.JPG


镇远古城23.JPG


镇远古城24.JPG
镇远古镇作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,其价值不仅在于2200余年的建城史和“南方丝绸之路”的枢纽地位,更在于构建了“制度保障-技术支撑-活态传承”的文物保护典范。通过法规先行、科技赋能与民生融合,古镇既守护了青龙洞、古巷道等物质遗产,也延续了“水陆码头”的生活气息与多元文化脉络


镇远古城25.JPG


镇远古城26.JPG


镇远古城27.JPG

分享至 :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收藏

0 个回复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